欢迎访问乳山市牡蛎协会,今天是:
首页 >> 行业资讯

李乃胜:率先走向深蓝,把创新写在海洋上

时间:2019-08-17 07:27:30 点击:

    威海作为海滨城市,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占山东三分之一,人均水产品达一吨。


    在港航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皆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创新方式改变港航产品吞吐量小、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小、水产企业劳动力密集型粗浅加工等问题?


    在第二届威海市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平行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李乃胜的演讲“率先走向深蓝,把创新写在海洋上”给出了答案。

    李乃胜认为,中国大陆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威海起码有三个指标堪称中国第一

    第一,人均岸线长度。威海千里海岸线,占山东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八分之一,威海只有280万人口,可想而知其人均海线肯定是全国第一。


    第二,沙滩。像威海这样遍地是万米沙滩的城市,全国很难找得到。能和威海媲美的只有北海的银滩、三亚的亚龙湾。


    第三,人均水产品量。全国50公斤,全世界20来公斤,威海却达到了1吨,不是一个量级,全国第一。


    但是随着发展,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威海目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威海港口的历史非常悠久,但今天威海港口航运的产值不理想,不用跟全国一流的港口比,就算跟二流的烟台、日照港口来比,也不是一个量级,差距太大。第二,我们的水产品人均全国第一,真正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规模却非常之小,传统天然产业一统天下。第三,涉海大企业,很少能看到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线,劳动力密集型的粗浅加工还很多。

    面对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李乃胜认为威海肩负着率先走向深蓝,把创新写在海洋上的特殊使命。要把这种资源优势变成蓝色经济的发展优势,威海的涉海大企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下一步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是集约用海,推出工厂化养殖;第二是离岸式养殖,把海岸留给百姓与海洋旅游,发展远海养殖;第三是水产品的精致化,如何真正精深加工、如何真正做到精致产品,是威海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否则大量的原料型食品型出口并不赚钱。


    此外技术的提升也十分重要。李乃胜以荣成的海带举例:荣成的海带养殖占全世界第一,现在海带的苗种研究却不在荣成。荣成养殖户大量地种海带、收海带和卖干海带,出售价最多几元一斤。而一吨售价仅八千元的海带,变成医用辅料则能卖24万元。海藻甘露醇提取技术不难,海藻纤维技术也不少见,如果能做到生物技术的提升,便可以大大增加产品附加值。

    海洋有三个特定的资源禀赋。第一,海洋是人类健康的最后一块净土;第二,海洋是人类优质蛋白的保障;第三,海洋药物和海洋活性物质非常重要,未来维护人类健康的保障在海洋。因此,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可能是未来健康产业的重大命题,恰恰也是威海有能力发展也有基础发展的重要方向。


    药物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大型计算机来做先导化合物的筛选、药物的筛选可能是未来的方向。海洋装备方面,我们的海洋科研装备,不管是调查船还是实验室, 85%以上依赖进口,这就说在起步而言,全国上下不分前后,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威海有一定的基础。


    这方面可以瞄准海洋装备,我们可以从观测装备、从仪器仪表开始,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特色。


    威海作为国家级的海洋牧场,已经可以在全国排在第一位,下一步规划要增大它的科技含量。


    在今后的发展中,威海一方面要保护环境、呵护海洋,另一方面也要善于从海洋中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图文:樊思雨、崔志源、梁智华
编辑:兰萱





上一篇:龙永图、王凡共话海洋强国建设

下一篇:《山东威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