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牡蛎协会,成立于2009年9月。由全市从事牡蛎苗种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等产业的会员组成。
协会的宗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 乳山牡蛎》地方标准,团结和动员全市牡蛎产业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振兴乳山市牡蛎产业为己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维护、建设、宣传“乳山牡蛎”品牌,进一步提高“乳山牡蛎”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乳山牡蛎”在全省全国形成了品牌领先优势,成为中国牡蛎产业一张靓丽的名片。2009年“乳山牡蛎”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乳山牡蛎”荣获“2016年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山东上榜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2023中国农业百强标志性品牌”“山东省优秀地理标志产品”“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山东地标名片”“好品山东”;乳山牡蛎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3年乳山牡蛎品牌价值193.85亿元排名国家地理标志牡蛎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一位;乳山牡蛎入选《2024中国品牌发展研究报告》年度区域公共品牌创新发展案例;《“乳山牡蛎”地理标志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乳山市被授予“中国牡蛎之乡”“首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牡蛎)优势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牡蛎协会荣获“威海市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山东省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彩社会组织”“2023年度地理标志产业特殊贡献奖”“2024年度地理标志产业最具品牌价值奖”。
乳山市牡蛎协会引进国际首创的基于“三方同权”下采用三维空间信息合成、液体可变色防伪标识、区块链证据存储于一体的先进防伪技术,建设了全国首个牡蛎防伪溯源体系,让每一件牡蛎产品带上可溯源查询的唯一身份标签,实现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跟踪,真假可辨识,责任可认定。乳山市牡蛎协会构建全国首个“防伪追溯+金融赋能+智慧监管”创新发展保护格局,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
乳山,位于北纬37°的山东半岛黄金南海岸,拥有近200公里的海岸线,一类海水水质的可利用海域170万亩,是世界顶级牡蛎产区之一。洁净的水质、适宜的温度盐度以及丰富的基础饵料,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牡蛎的生长,造就了乳山牡蛎独一无二的优良品质:个大肥满、肉质爽滑、味道鲜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牛磺酸、糖原以及锌、铁、钙、硒、镁等微量元素,被誉为“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老人的长寿果”“孩子的智力库”。
近几年,协会引进推广了牡蛎新品种“海大1号”“海大2号”“海大3号”“海蛎1号”“前沿1号”等。截止目前,乳山牡蛎养殖水域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超过50万吨,养殖产值50亿元,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是著名的“中国牡蛎之乡”和“一县一业”的样板,产量亦超过中国之外的任一国家年产量,荣登世界第一大牡蛎产区。乳山坚持“牡蛎+”全产业链发展工作思路,把工作重点进一步向“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聚焦,形成育苗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废弃物利用、包装辅料加工、文化旅游七大关键环节产业链,全产业链规模突破百亿,产业上下游有效带动2万从业者年均增收近12亿元,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乳山牡蛎加快形成链条化、标准化、园区化、品牌化、科技化、数字化的现代牡蛎产业发展新格局,是乳山市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全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