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发展潜力来讲,确实海洋经济大有可为。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加强,这个海洋资源的开发,加强海洋经济的发展。所以种种的这个现实告诉我们,我们要加强对于海洋的研究,加强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知识和海洋文化的这样一个宣传。那么,我们今天在这里去谈论海洋有什么样的意义?海洋科技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专家在《论道》栏目中做了解答。
王凡:我想用一个数字来讲一下海洋和海洋科技跟我们人类的生活命运的关系。全世界有44%的人生活在距离海岸线150公里之内,而这个区域呢贡献了三分之二的GDP。这个空间的分布就说明,人类的发展,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于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通过在这种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运输业、海水养殖业,这些呢都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所有这些产业的发展,这些GDP的产生,都是有海洋科技在里面做的贡献。
另外,我们大家也知道,海洋它吸收了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的四分之一,吸收了太阳馈赠给地方的热量的三分之二。那也就是说,海洋对于我们生存的环境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缓冲器。然后我们海洋又吸收了来自陆地的大量的好的和不好的东西,营养物质、污染物质,那么吸收了以后呢,经过自身的净化功能,来维护整个地球的平衡。
海洋科技在帮助海洋做什么事情呢?就是来评估海洋自身的它的承载力和容忍的限度,反过头来呢知道以海定陆,来告诉我们人类你该怎么样管控自己的行为,才可以保护我们的海洋。
加强海洋科学国际合作 共享海洋大数据
近年来,中科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深海科技和海洋安全的关键技术,超前部署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在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和核心技术的自主攻关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组建了中科院海洋科考船队,获得了关键海区的高分辨率海底地形图和高清海底影像资料,抢占深海科技前沿制高点;构建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从我国近海到邻近大洋的科学观测网,突破深海潜标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级难题,建成世界首个具备实时传输能力的潜标观测阵列。关于加强国际间合作,专家在作客《论道》栏目时介绍了相关情况。
王凡:暖池它的核心区就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个区域。这个地方是全世界海洋温度最高的一个区,它的存在和变动就会影响着大气的环流,影响大气的环流,就会影响到各个地方的气候。这个的变化对我们国家有直接的影响,为什么呢?中国的气候呢是个季风气候,季风的产生就是因为海陆温差导致的。我们对陆地的监测相对来讲比较到位了,但是对于海洋的监测是不到位的,包括对暖池。
实际上海洋科学作为一门国际性特别强的,开放性特别强的学科,它特别体现和依赖于多国的多边的国际合作。大家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共享获取的数据和样品,然后共享科学的支持,共享各种各样的支撑能力的贡献。我们在这个西太平洋,我们建立了大规模的实时观测网,与此同时,这些观测网不仅仅给我们自己使用,也给一些外面的用户去提供使用,我们今年就会向国际发布我们这些数据,就是要向在国际的海洋领域里面做一个贡献者,做一个大家受益的这种资源的一个提供者。
在国际上在海洋中,建立的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它最主要的、固定的平台,一个是海表面的叫浮标,还有一种在海洋表面以下的,不露出海表面的是潜标。这两者类型,它的数据获取的方式是不同的,对于浮标来讲,可以实时的通过卫星把它收回来,所以可以马上用到预报系统里面去, 但是因为潜标的数据,通常是一年收上来一下,因为它在水里面数据是传不回来的,每年收回来,这个主要供科学家使用。
当时我们中国科学院有一个战略性先导专项,就是要对西太平洋的暖池进行一个长期的观测。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我们潜标这个资源把它利用起来,当时有人向我们提出这么一个要求。
所以海洋所组织了一些专家,还有海洋所以外的不同研究所的专家,一起就解决了从水下,怎么样把数据通过水生传到海表面,再从海表面传回我们国家实施数据的传输。这项技术的突破,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一个见到这样报道的,它这个数据传输的深度,从一千米加深到了三千米,又到了六千米。上一个航次我们实现了一万米海底的数据,环境数据,实施了传回来的能力。
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专家支招
当前,蓝色正逐渐渗入中国经济的底色。我国海洋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速达到7.2%。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8.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其中,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7.0%和58.6%。据测算,2018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684万人。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阶段,海洋经济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数字海洋、透明海洋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海洋产业正从传统产业转变为向科技要潜力、向远洋要资源、向业态创新要未来的创新性产业。
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如何加速动能转换,推动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呢?看看专家在《论道》栏目怎么说?
王凡:其中一点就是海洋文化的作用,怎么样把文化的要素、海洋科技的历史、科技的内涵、科技的贡献,转化成大家感兴趣去了解的这种要素?
第二个就是港口运输,港口运输这里面要用到很多控制技术。
第三就是渔业资源。现在来讲两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海洋牧场的问题。所谓海洋牧场就是要跟生态环境结合好,牧场和农田跟我们比,牛羊它获取只是整个区域很小一部分,它是有自我涵养自我修复的能力的,海洋也是这样的,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就是工厂化养殖。养殖不一定要在海里面,现在一个很大的趋势,是在陆地上建立一个工厂。
龙永图:我最近就是碰见一个新加坡的海洋养殖的企业,它就是工厂化的在养殖,利用大数据,利用很多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养殖的。
王凡:对,它这个工厂养殖,其实非常高的技术含量,它对于任何养殖品种,它所需要的海洋的环境、营养,它的排泄物的处理。比如说虾,长到一定时候它要蜕壳,壳下来以后怎么来处理,用很小的一块儿地,用一种自动控制的水循环系统,然后保持水质要保持最佳的状态,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
王凡:我们一定要通过科技的创新,来提高它的这个质量、品质和安全度。同时呢也要注意在发展海水养殖的同时,提升海水养殖的品质同时,也维护和改善我们生态环境的品质。
龙永图:我觉得海上旅游,也应该是成为海洋经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中国发展海上游轮的这种前景和现状什么样?
王凡:第一点,从游艇自身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其实这里面有很高的要求,它的设计建造它的标准很高,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会提升我们传播制造业的发展。
第二点,会促进我们的旅游,但是这个取决于我们的内容要搞好。游艇经济,实际上游客都住在艇上,如果你没有很好的附加值的话,它当地可以不用消费马上就走了,所以说对于当地经济的拉动或者旅游经济的拉动在于,你当地能不能提供很好的旅游的服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