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牡蛎由于其个体小,在日本牡蛎市场,所占比例很小(Amemiya,1928)随着熊本牡蛎引进到美国,起经济效益突显,人们才开始重视熊本牡蛎,熊本牡蛎人工育苗的基础材料较少,据报道,2008年日本进行了熊本牡蛎人工育苗工作。近年来,国内开展了熊本牡蛎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熊本牡蛎人工育苗技术还不成熟。除此以外,苗种生产中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
1 材料
1.1熊本牡蛎亲贝
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清除壳表面附着物,挑拣贝壳无损伤个体,洗刷消毒后移入培育池培养。
1.2藻种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1.3主要试剂和药物
土霉素、青霉素钠、亿菌优
2方法
2.1亲贝促熟
亲贝暂养两天,挑出死贝,移入培养池常温促熟。
2.1.1饵料
优质的饵料是亲贝发育成熟的基础,对亲贝发育起重要作用。饵料投喂量和种类也是关键因素(刘锡胤,2006)。根据亲贝摄食、水色、水温、粪便和发育确定投喂量,投喂频率5次左右/天。
2.1.1水质调节
保持水质良好,是保证亲贝性腺发育良好的重要措施(刘锡胤,2006)。养殖用水抽取自距海岸100米的海区,与沉淀池沉淀暴晒两日,由砂滤池过滤后,经管道流入车间使用;
换水与倒池:每日换水三次,每次换水1/3;每两天倒池一次;
适量充气:使用气石充气,充气量大小适宜,是水面轻微泛起水波(刘锡胤等,2006);
吸污:亲贝发育成熟后,为减少对亲贝的刺激,减少换水量,因此要通过吸污的方式清理池底的残饵和粪便,频率1至2次/天(刘锡胤等,2006)。
2.1.3光照强度
光照不超过500勒克斯,工作外其他时间保持光源关闭
2.1.4病害防治
首先保证优选亲贝、合理投饵、保证水质,还应根据水质和摄食不定期投喂青霉素和土霉素等抗菌药(刘锡胤等,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