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乳山市牡蛎协会,今天是:
首页 >> 科普驿站

牡蛎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时间:2017-08-10 10:02:13 点击:

    一、牡蛎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

    1、选好采苗区,设置采苗架

    采苗场一般选择风浪较小,流量畅通,地势平坦、沙泥质的滩涂,依采苗经验附苗量稳定的低潮区中部(大潮干露时间1.5~5h)作为采苗区为宜。采苗床架高度控制在据底面50cm左右,放上壳串顶点不超过60cm,应赶在下海采苗前搭设好。

    2、掌握好采苗时间,及时投放采苗器

    搞好采苗预报,从发现大量牡蛎排卵起进行拖网,检查幼虫发育程度和数量变化,一般每立方水体中含25~60个壳顶后期幼虫,水温在22~27°c,可达生产上附苗密度要求(采苗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根据下海采苗时间,及时投放壳串采苗,壳串不宜叠放过高或太厚,过高易附上藤壶,太厚附苗不均匀。

    3、加强采苗期管理,适时移挂养成

    经常检查苗架牢固度,冲洗采苗器上浮泥,以免蛎苗被覆盖而窒息死亡。采苗后为满足蛎苗摄食和生长的需要,蛎苗长到0.5cm时及时分养,以促其生长、减少死亡。

    二、牡蛎海区养成(延绳式养殖)

    1、适时调节水层

    养成前期,苗小体轻,正值藤壶繁殖盛期,应少挂浮球,使养殖水层深些,减少晃荡缠绕和藤壶附着。随着牡蛎的生长,承载越来越重,应适时增加浮球数量,以充分利用表层丰富的饵料生物,促进牡蛎生长。

    2、加强养成管理

    经常下海巡查,对养殖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加固等防患措施,以防拨桩起锚,断绳掉串。及时清理蛎串缠绕,以防互相碰撞脱落。

    3、适时收成

    牡蛎养殖后期满肥与消瘦交替进行,必须在其满肥期进行间收或抢收;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均衡上市,增加收入。

    

    





上一篇:关于牡蛎提取牡蛎肽

下一篇:熊本牡蛎单体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