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牡蛎健康养殖建议
近年,局部海域乳山牡蛎肥度偏低、上市期严重延迟,6月-8月度夏牡蛎多次出现规模性异常死亡,分析原因与海洋大环境(水温逐年偏高等因素)变化有关,但更与超规模超容量养殖,特别是度夏牡蛎养殖量过大有极大关系。牡蛎摄食的单胞藻在乳山沿海以硅藻类为主(占比基本在95%以上),硅藻类在高温期繁殖力较弱,加之每年到4-5月份海域营养盐基本耗尽也影响硅藻类的繁殖,历年5月-8月中旬硅藻类平均密度大多处于0.1-4个/毫升,约为其他季节的1/100-1/10。由于养殖过量,全年乳山海域牡蛎饵料数量整体处于偏低水平,特别是高温期更处于全年的低峰期,无法满足大批量度夏牡蛎存活所需的基本营养条件,呈现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加之倒笼损伤或水温、盐度大幅变化造成应激反应等,诱发细菌及病毒感染和爆发,极易造成牡蛎大规模异常死亡情况发生。
为了维护广大养殖业者自身利益也为了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请大家共同行动!
一是,立即停止盲目扩张养殖规模;二是,实行精细化养殖、精品化生产转型!自觉实行生态疏养,减量养殖,自行降低单位面积投苗量,根据各自养殖区的区位优劣减量,近岸河口周边优势海区减量30%以上,中远海区减量40-50%,部分海区开展适合中高端市场的单体牡蛎养殖;三是,顺势而为!发挥传统的秋季育肥养殖模式优势,压缩度夏养殖规模,度夏牡蛎(二倍体+三倍体)控制在总养殖面积20%以下,让海域和饵料生物得以休养生息,秋季育肥养殖注意投苗时机,避开牡蛎季节性死亡高峰期,于9月中下旬以后,水温稳定在25度以下投苗;四是,达到三龄的牡蛎自然死亡率本身就会升高,并且个体大营养需求量也大,7月中旬之前应售尽售!存量提前转移至深海区+深水层+低密度!五是,实行多品种综合养殖!根据海域自身条件增加裙带菜养殖、扇贝养殖、网箱养鱼等。